吴晓军:让汉文化成为陕西文旅产业的又一增长极
【资料图】
省政协常委、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吴晓军发言。
西部网讯(记者 李媛 杜鹏)8月8日上午,陕西省政协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。10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围绕“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加快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”为主题作大会发言。
省政协常委、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吴晓军以《点亮汉文化 辉映唐文化 打造陕西旅游商业两极》为题进行发言。
吴晓军认为,陕西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,除了众所周知的兵马俑、华清池为代表的秦唐文化之外,大雁塔广场、大唐芙蓉园等文化旅游项目更是广受赞誉。然而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汉朝和唐朝两个时期的文化呈现度来看,当前文旅融合发展主要依托秦与唐文化,汉文化开发相对薄弱,未能充分发挥汉文化对我省文化事业、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撑。
吴晓军建议,建设陕西汉文化旅游商业中心,打造汉唐文化商业两极。在加强对汉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的基础上,借助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的战略契机,参考曲江唐文化商业模式,融合资本运作,以汉长安城遗址为切入点,依托人文区位优势,建立汉文化旅游商业圈,做好谋划、建设、招引、服务,形成文化、旅游、人居、商业同步发展的文旅融合体系,打造有别于曲江唐文化的特色商业街区,形成未央汉文化商业极,与南部的唐文化商业极遥相辉映、相得益彰,成为陕西文旅产业的又一增长极。
借鉴已有汉文化文旅融合成功经验,举办汉文化主题活动。在西安汉长安城遗址、咸阳汉阳陵、汉中兴汉胜境、宝鸡汉服社等基础上,以两汉发展史为时间轴设定主题文化区域,开发特有的汉文化旅游节,通过《昭君出塞》《西域使者》《汉颂》等大型实景演艺作品,拉近汉文化与民众距离,融入汉服、汉礼、汉乐等文化元素,将汉文化概念转化为可感触的文化认知,并借助沉浸式体验活动,赋予汉文化元素生命力,激发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。
深度发掘汉文化旅游资源内涵,加强旅游文创产品开发。考虑到不同游客群体的接受方式差异,深度发掘汉文化旅游资源内涵,根据最新萌发的“微度假”“宅文化”“亲子游”等休闲需求,注重汉文化文创产品的呈现方式创新,加快门票经济下的观光游向旅游消费经济下的休闲游、个性游转型。
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机遇,构建省市丝路之旅项目。紧抓共建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重大机遇,借助西安即将实现的“城市群2小时通达、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”的便利交通网络,深度分析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特点,设计资源互补的旅游线路,联合咸阳、汉中等汉唐文化遗址遗存,形成多省市共同开发的“丝路之旅”项目,并通过AR、VR等现代技术,以数字化变革催生新发展动能,增加旅游产品溢价,借助融媒体渠道,宣传汉文化旅游资源和商业圈发展计划,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,自觉扛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时代责任。
标签:

